登录
最新主题
» 田哞新作:羅馬書4000字由 林歌 周日 一月 16, 2022 8:45 pm
» 有关“归正神学”中不合圣经真理之处的辩论(一)
由 sunyangwudi 周五 十二月 08, 2017 8:35 pm
» 无奖圣经问答:matrix
由 林歌 周四 八月 25, 2016 8:44 am
» 远离基督教、做个正常人
由 timmy 周三 六月 22, 2016 1:05 pm
» 与宗教人士对话的短信记录
由 Nathanael 周二 六月 21, 2016 11:04 am
» 一层层包装的玩意
由 schleifer 周一 六月 20, 2016 2:30 pm
» 《基督教.皇帝新衣》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8 pm
» 自称是上帝呼召的传道人会有“无情型人格障碍”吗?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4 pm
» 真正的属灵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3 pm
» 按各种标准来评价人?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1 pm
» 称杀手为弟兄,可以吗?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0 pm
» 没想到世上竟然有好看的中文节目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3:54 pm
» 家庭教会——病得挺重,伤得不轻
由 Nathanael 周二 一月 26, 2016 12:41 pm
» Casual Chat on redemption, repentance, conversion,
由 timmy 周三 十二月 02, 2015 1:11 pm
» 视频:中国教师"扬威"英国:人民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 timmy 周日 九月 06, 2015 1:45 am
» 上帝要基督徒受磨炼?并要基督徒敬拜他?
由 林歌 周三 八月 12, 2015 9:58 pm
» 祈祷的再思
由 talithakoum 周五 七月 17, 2015 3:41 am
» 残害心灵的师道观念
由 黄河边人 周四 七月 02, 2015 10:33 pm
» 一亿美金与一首绝命诗
由 林歌 周二 六月 30, 2015 8:59 pm
»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上帝是耶稣基督的样式
由 timmy 周二 六月 30, 2015 6:39 am
真理与可能性
4 posters
第1页/共1页
真理与可能性
真理与可能性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圣经·约翰福音》3:16
对基督徒而言,这是一条毫无疑问的真理。然而,在把“这句话”当作真理的时候,人们忽略了可能性的因素。在人们谈论真理的过程中,可能性是一个粗暴的侵略者——它经常出其不意、悄无声息地横亘在人与真理之间,顺理成章地册封自己为王。
当“这句话”安卧在古老的《圣经》里时候,它或许意味着真理。但人是个不安分的动物,他们“如同吼叫的狮子”游走在实存与虚无中,寻找生命的粮。最终,人们还是找到了“这句话”,并把它视为生命的粮。于是,彼此分享,此时“可能性”也来临了:
第一种可能性是人们从古老的《圣经》里唤醒了“这句话”将其带走,并赋予其至高无上的荣耀,它就再也不属于古老的《圣经》了。它变了,就像中国古代一个叫韩信的人,被汉中王刘邦南郑拜将之后,就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垂钓乡下、寄食漂母的穷小子了——他(它)为王戎马天下,平定各路诸侯。
第二种可能性是“这句话”从一个的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已经在他的大脑内部与其积存的种种观念发生了类似于化学反应的异变,此时“这句话”仍然不属于古老的《圣经》。它变了,就像作为杀人武器的农具,执行着与其身份并不相符的使命。
第三种可能性是“这句话”完全是一个配角,尽管它是以主角的身份出场。捧场“这句话”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清楚镶嵌在古老的《圣经》里的“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因为他很清楚眼前的人喜欢“这句话”。就像一个喂养宠物的主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宠物想吃什么、喝什么。换句话说:他赐予他们生命的粮。
第四种可能性是说“这句话”的人,完全是被迫的,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被迫的原因。比如:一位持中立、批判立场的神学爱好者与一位职业牧师辩论神学问题,那一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职业牧师不是代表他本人——当然更不代表上帝——而是代表恩赐他生命之粮的教会,职业牧师无法不为它辩护,即使他明知道自己输了——事实上,是恩赐他生命之粮的教会输了——也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世界上,没有比不讲理的辩论更让人无奈了,更无奈的是对方抵死也不会说出不讲理的缘由。
第五种可能性是说“这句话”的人完全不理解“这句话”,但他顽强地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这句话”,并且甘愿付诸生命去捍卫一切与之相关的东西。这类人通常熟读《圣经》却又对《圣经》一无所知,当然他们认为熟读之后又一无所知是个天大的笑话,就像那个古老的故事,说的是:神的儿子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人们觉得很搞笑,并且完全不可思议。
第六种可能性是说“这句话”的人完全不清楚说的动机与所指,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神学词场中。他的动机与所指到底是什么呢?人的动机与所指有多复杂,这类人的动机与所指的可能性也与之相应。所以,在这第六种可能性之下,又隐藏着数不清的可能性。
显而易见,以上所有的可能性都与真理无关。它们只是形形色色的人,在形形色色的舞台上,舞动着的属血气的触须,而通常人们会给自己的触须穿上属灵的盔甲,以应对种种可能性的冲突……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圣经·约翰福音》3:16
对基督徒而言,这是一条毫无疑问的真理。然而,在把“这句话”当作真理的时候,人们忽略了可能性的因素。在人们谈论真理的过程中,可能性是一个粗暴的侵略者——它经常出其不意、悄无声息地横亘在人与真理之间,顺理成章地册封自己为王。
当“这句话”安卧在古老的《圣经》里时候,它或许意味着真理。但人是个不安分的动物,他们“如同吼叫的狮子”游走在实存与虚无中,寻找生命的粮。最终,人们还是找到了“这句话”,并把它视为生命的粮。于是,彼此分享,此时“可能性”也来临了:
第一种可能性是人们从古老的《圣经》里唤醒了“这句话”将其带走,并赋予其至高无上的荣耀,它就再也不属于古老的《圣经》了。它变了,就像中国古代一个叫韩信的人,被汉中王刘邦南郑拜将之后,就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垂钓乡下、寄食漂母的穷小子了——他(它)为王戎马天下,平定各路诸侯。
第二种可能性是“这句话”从一个的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已经在他的大脑内部与其积存的种种观念发生了类似于化学反应的异变,此时“这句话”仍然不属于古老的《圣经》。它变了,就像作为杀人武器的农具,执行着与其身份并不相符的使命。
第三种可能性是“这句话”完全是一个配角,尽管它是以主角的身份出场。捧场“这句话”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清楚镶嵌在古老的《圣经》里的“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因为他很清楚眼前的人喜欢“这句话”。就像一个喂养宠物的主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宠物想吃什么、喝什么。换句话说:他赐予他们生命的粮。
第四种可能性是说“这句话”的人,完全是被迫的,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被迫的原因。比如:一位持中立、批判立场的神学爱好者与一位职业牧师辩论神学问题,那一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职业牧师不是代表他本人——当然更不代表上帝——而是代表恩赐他生命之粮的教会,职业牧师无法不为它辩护,即使他明知道自己输了——事实上,是恩赐他生命之粮的教会输了——也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世界上,没有比不讲理的辩论更让人无奈了,更无奈的是对方抵死也不会说出不讲理的缘由。
第五种可能性是说“这句话”的人完全不理解“这句话”,但他顽强地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这句话”,并且甘愿付诸生命去捍卫一切与之相关的东西。这类人通常熟读《圣经》却又对《圣经》一无所知,当然他们认为熟读之后又一无所知是个天大的笑话,就像那个古老的故事,说的是:神的儿子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人们觉得很搞笑,并且完全不可思议。
第六种可能性是说“这句话”的人完全不清楚说的动机与所指,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神学词场中。他的动机与所指到底是什么呢?人的动机与所指有多复杂,这类人的动机与所指的可能性也与之相应。所以,在这第六种可能性之下,又隐藏着数不清的可能性。
显而易见,以上所有的可能性都与真理无关。它们只是形形色色的人,在形形色色的舞台上,舞动着的属血气的触须,而通常人们会给自己的触须穿上属灵的盔甲,以应对种种可能性的冲突……
回复: 真理与可能性
不是吧! 写道: 好文要顶!
小弟我每每读林歌兄的文字,总是被大铁锤灌顶。
我就是那六种之中的人。
我知罪了。
不是吧兄的文字也总是令我受益匪浅,正是你那句“屁股决定脑袋”激发了——我对人们谈论真理的动机的思考。我也是这六种之中的人,更需要悔改。
回复: 真理与可能性
林歌 写道:
不是吧兄的文字也总是令我受益匪浅,正是你那句“屁股决定脑袋”激发了——我对人们谈论真理的动机的思考。我也是这六种之中的人,更需要悔改。
不是吧就像射雕英雄传里恶人谷里的高人,高深莫测,可惜世人多有看不透的。
回复: 真理与可能性
林歌 写道:
面对着一张脸,但是嘴里出来的是屁股不是头脑。这不时候无法讲理。只有三个选择:
1/ 消灭他,用拳头
2/ 消灭他,用爱
3/ 正如很多中国人的态度,别管他,把时间花在其他人身上。(突然间觉得中国是个智慧大邦)
回复: 真理与可能性
经常引用这段经文的人往往引用到“反得永生。” 就结束了,几乎从来不继续引用,这是一段连贯的段落,单独引用16章必定使人产生极大的误解。
就好像爱迪生说的“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如果不加上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全变。
“宗教”从来不喜欢讲“律法”以外的“律法”,但那个才是真的“律法”,是人心中的“律法”。
如果有基督徒说“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他会被定为异端,但“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确实是约翰的观点,无论是在约翰福音和约翰书信。
新约提到两种行为、两种律法。一种行为是守律法,另一种行为是爱;一种是外在的行为,一种行为是由心发出的行为;一种律法是字句上的律法,另一种律法是人心中的律法。圣灵就是住在人心中的律法,他的体现就是良知。
新约开始看觉得很矛盾,一会批判“行为”,一会又强调“行为”,后来明白,要想讲“真行为”,必须先让人认清“假行为”(假冒为善),不然就混淆了。
就好像爱迪生说的“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如果不加上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全变。
“宗教”从来不喜欢讲“律法”以外的“律法”,但那个才是真的“律法”,是人心中的“律法”。
如果有基督徒说“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他会被定为异端,但“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确实是约翰的观点,无论是在约翰福音和约翰书信。
新约提到两种行为、两种律法。一种行为是守律法,另一种行为是爱;一种是外在的行为,一种行为是由心发出的行为;一种律法是字句上的律法,另一种律法是人心中的律法。圣灵就是住在人心中的律法,他的体现就是良知。
新约开始看觉得很矛盾,一会批判“行为”,一会又强调“行为”,后来明白,要想讲“真行为”,必须先让人认清“假行为”(假冒为善),不然就混淆了。
sunyangwudi- 貌似要跟从耶稣
- 帖子数 : 333
注册日期 : 12-09-07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